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邀请函 祝福短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读后感

    《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10篇

    栏目:读后感 来源:网络 作者:天地有情 时间:2024-02-18 10:13:26
    【#读后感# #《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10篇#】读后感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是通过文字的表述让我们透过他人眼睛看到世界,让自己的思维得以扩展和深化。以下是©整理的《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一

      令人振奋的暑假如期而至,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的心情却欢快无比。尽管是假期,阅读依然必不可少,因为它可以使我获得知识和快乐!

      这个暑假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等书籍,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这本书,主要内容讲的还是课本中的我们接触过的古诗文,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更加深了我对部分古诗文中意境的理解;像精卫这样的人物虽然生活在神话中,但是他们身上的故事,每每让人回想起来依旧觉得惋惜,精卫因为溺水身亡从而变成精卫鸟,为了报复东海,日复一日的衔来石头填海。这个故事细细品后,真的会使人觉得坚强的意志像一堵推不倒的墙,它有种莫名的力量,指引我们以后前进的方向。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诗人们用朴素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他们想抒发的真情实感,从而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目前我还小,我发现古人的智慧真的让我望尘莫及,但这也狠狠地激发了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要好好学习,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文,让后代传颂!

    2.《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二

      古诗文作为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中熠熠生辉。那天,那个时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美。

      今年夏天,我阅读了一套名为《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的书籍。这套书几乎囊括了课本中全部的古诗文,作者用细腻的笔法赋予了这些诗文不一样的诠释。它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我在这本书里畅游了几千年,让我在这本书里了解了大中华,让我和那些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赋,观花赏月。在书中,我看到了“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钱塘江巨浪;看到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深山老林;看到了“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化作精卫鸟的女娃坚韧不屈的精神……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竹石》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画家、书法家郑燮。

      紧紧地咬住青山,不肯松手,它的根须深深地扎根在乱石之中,历经千辛万苦,它依旧坚韧地矗立在那里。郑燮的这首《竹石》,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竹子扎根于石缝之中,不畏艰难,顽强顽强,努力生长,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赞颂了社会中坚强不怕打击的人的精神,是作者家内心情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株翠绿的幼竹,不幸落到了岩石当中,石头们都在嘲笑它,但它还是下定决心,要紧紧抱住这座青翠的山峰。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经历多少酷热,这股坚强的意志力支撑着它从石缝里爬出来,成长为一株高大的青竹。人也是如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虽然布满了荆棘,遇到了无数的挫折,但是,他们就像一只只纸老虎一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战胜他们,就会收获到胜利的果实。

      古诗文的力量实在是强大!她以其特有的美,感染着我: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悲壮,苏轼的超脱,辛弃疾的英勇……无不令我叹为观止。从现在开始,我要和古诗文同行,慢慢体会,细细品味,去感受那个淳朴而又美好的世界,感受它们蕴含的美。

    3.《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经典古诗文则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放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我打开一看哇,都是我熟悉的经典古诗文,很多我都能熟练地背诵了,妈妈对我说,仅仅会背古诗文还不行,要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领略到古诗文独特的魅力和意境。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这本书读上几段。通过每天诵读古诗文,我感觉我慢慢的喜欢上了他们,也走进了他们。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绚丽的晚霞和红叶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他,杜牧,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吟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不朽诗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迎风斗雪,我仿佛从诗中听到了苏轼勉励朋友和自己,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困难只是一时,切莫畏难不前,意志消沉,抒发了作者对同处困境中友人的勉励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仿佛看到了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诗人历尽艰险后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遨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经典古诗美文,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诗,一处别样的风光,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携诗而行,我仿佛看到河畔垂柳的婀娜多姿;与诗同行,我仿佛感受到故乡久违的泥土芬芳……读诗,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诗意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好。经典古诗文,这里的风光别样好。

    4.《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四

      我的诗词之行是从李太白的一首《静夜思》开始的,当我伊伊呀呀、摇头晃脑、似懂非懂地随着妈妈读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立刻就被这种平仄有致、言简意远、朗朗上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从此便蹒跚走上了诗词诵读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入了小学后,我更是如鱼得水,时不时驾一叶轻巧的扁舟,自在地徜徉在诗林词海中,体会诗词那令人齿颊留香、或铿锵或婉约的优美声韵,也是在这期间,我在老是的引导下接触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

      这套书几乎囊括了课本中所有古诗词,作者用精巧的笔触给了这些诗文不一样的解读。它以创新的方式串讲、趣解文章创作时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我轻松漫步上下五千年,让我自如读懂大中华,让我与历代的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赋,赏月观菊。在书中我看到了贺知章金龟换酒的豁达,闻到了幽静的山谷中那一声清脆的鸟鸣,闻到农家腊酒朴素的香醇,尝到惠州荔枝的甘甜可口,聆听了汉高祖的激昂高歌和无奈叹息。我与杜甫咀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苦涩,我与毛主席感叹红军“五岭透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勇,我与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看“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大好春光,同时向泗水滨的孔老夫子致敬。在这些前辈们赐予后人的宝库中,我上下求索着,快乐着,悠闲着,惬意着,更成长着!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几年的诗词积累让我受益良多,尝到不少甜头,平日与小伙伴玩飞花令,我常常一马当先;平日写作中偶尔融入些许诗句,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至平时和老妈打嘴仗我也用诗句频频反击,让对方堂目结舌。除却这些,诗文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烦恼不如意时,苏轼的《定风波》给我洒脱的安慰;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李白的《行路难》给我张起勇气的风帆。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诗词无疑是东方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永恒的珍贵馈赠。当我们身处物质极大丰盛的年代,让我们的精神也在这个璀璨诗园中丰盈起来吧!

      那与诗文为伴的年华啊,多么闪亮又耀眼!

    5.《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五

      在今年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阅读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这本书。从中让我见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首首看似简短的古诗文背后,竟然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人物和知识,也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收获非常大。其中令我印象深的就是这本书的第一篇——《唐朝的三只“蝉”》。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在唐高宗时期,他因遭人诬陷而入狱。骆宾王写下了《在狱咏蝉》,也就是唐朝的第二只蝉:“哀怨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他以蝉喻己,表明了自己品性高洁的同时,也在哀叹自己命运的不济。

      在语文课本里有一只“高傲的蝉”,它就是虞世南的《蝉》。虞世南是初唐诗人,他多才多艺,不仅诗文出众,而且精通书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这样一位才情出众且能够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人,想必人生必定是得意的吧。所以他笔下的蝉,也是一只“高傲的蝉”。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出了蝉的傲,仿佛也借蝉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而李商隐是我们熟知的晚唐诗人,但是他一直没被重用,所以他的蝉,也就是唐朝的第三只蝉:“郁闷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写蝉"难饱"和"恨",其实正是诗人自己"难饱"和"恨"。

      古人眼中的蝉都是高洁的,他们借蝉喻己,抒发了自己当时的心境。或高傲,或哀怨、郁闷。可在我眼里,蝉就像一个摇滚歌手,因为我的心里住了一只快乐的蝉。

      夏夜,

      热情似火。

      蝉开演唱会,

      蝉很快乐,

      我也很快乐。

    6.《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六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来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带我们更深地探索这颗美丽的明珠。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清新淡雅。他的《春晓》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春花烂漫、鸟语花香的春季早晨。在这里,清新的空气,春天的美景,怡然的心情,陶冶着我们的心灵。春天多么美好,生活多么美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这大好时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在寒冷萧瑟的冬季,他让我们眼前一亮:“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原来这寒冷的冬天里,不仅只有严寒,还有明霜傲雪的梅花,更有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而这洁白如雪,暗送清香,不卑不亢的精神,不正是王安石坚强高洁人格的写照吗?一首小诗,语言精炼,却意味深远……

      伟大爱国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不论是描写山水田园的无限秀美风光,还是关心时政家国抒发内心的感慨,我们都无比热爱。他的《静夜思》,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游子在寂静深夜里的孤独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他也是一位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他在送别好友时写下《赠汪伦》,使我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他的《关山月》、《塞下曲》等诸多作品,无不深切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读诗是一种美的体验,读诗需要是心要宁静,读每一句诗都要慢慢咀嚼体会,这样才能从古诗词寥寥几十个字中感悟出万千的意境。

      古诗词真的是博大精深,陶冶情操,又魅力无穷,吸引着我们去不懈探索。

    7.《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七

      妈妈经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暑假到了,妈妈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给我买了两本《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因为有的古诗文晦涩难懂,就不太感兴趣。但是看了这本书里每首诗的作者职业,背景,朝代等的详细描写,我感受到了一个奇妙的古代世界,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广阔草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

      四季变化中的诗,首先我想到了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达了春天暖洋洋,鸟语花香的美好季节。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写的气势恢宏。还有胡钉铰的打油诗《咏雪》“冻杀黎明都是你,什么祥瑞不祥瑞”表达诗人忧国优民的情怀。还有我喜欢的《敕勒歌》表达了我国草原的广阔无垠,北国的苍茫壮阔,将士的保家卫国,看到了草原血脉的延续。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寥寥几笔就生动的描写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爱古诗文!

    8.《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八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这本《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每一首古诗文读起来都那么清新自然,都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当翻开书看到李白写的《静夜思》时,我大声朗读起来,读了几遍后感到有一丝的伤感,前两句写的是在作客他乡的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直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写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这种情绪就像海面上一道道浪花不断涌上心头。就这一首短短的五言诗能表达出这么多的情感,我不得不赞叹李白的诗多妙!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慢慢地,我迷上了这本书。当我读到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印象深刻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写得多么豪迈。也非常喜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一句,我努力站在诗人的心境里去感悟,感受他们的潇洒豪迈,感受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仿佛在和他们一起疯狂。

      就这样,读《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成了我每天的习惯,让我的课外古诗积累量增多了。慢慢地,随着深入诵读一首又一首古诗,我开始有了自己新的感受。我爱上了李白的风流倜傥,恋上了苏轼的潇洒豪迈,感动于刘禹锡的壮志难酬,痛心在李清照的惨惨戚戚。这些诗词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去体味古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无穷魅力!

      我爱这本《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

    9.《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九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推荐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三年级)》这本书。起初,我是不乐意看的,因为我觉得古诗文生涩难懂,远远没有童话故事好看,可是。当我看完了以后,却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不仅跟我们介绍了三年级课本中的古诗文内容,还顺带让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方式,见识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中,让我觉得新鲜有趣的,就是古人避暑的方式。要知道,今年的暑假太热了,电视里总是有各种高温预警,没有空调的古人,是怎样度过炎炎夏日的呢?带着这个问号,我和妈妈一起再次读起这本书,细细研究起来,发现了以下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唐朝的“空调”

      毫无疑问,就算是中国繁华的唐朝,也是没有空调的。那古人怎么对抗炎炎夏日的呢?原来,古人会在冬天的时候在河上取冰块,好生放在地窖里,等夏天的时候拿出来放在房间里,可不就是简易的空调了吗?真为古人的智慧点一个大大的赞。

      后来,到了宋朝,人们利用硝石制冰,在南宋的杨万里的《荔枝歌》里,就有“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从这首诗里,我了解到了原来制冰可以成为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想必那时候,制冰的人夏天应该还是穿着棉袄工作的吧!可真是辛苦啊!

      宋朝的冷饮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这首杨万里的《荔枝歌》中的四句,仿佛就让我回到宋朝,看到盛夏时的临安街上,大家热得不行,一声“卖荔枝冰喽”的叫卖声传过来,大家都看向了卖冰的人。多生动有趣呀!

      妈妈告诉我,她们小时候,夏天也是有这样的小贩沿街叫卖冰棍,一般都是几分、一角的糖水冰棍,热热的夏天来上一根冷饮,可不就是人间天堂嘛!想来,夏天对冷饮的渴盼,古人和我们现代人没什么不同嘛!

      李白乘凉

      整本书里,让我笑出声的,就是这首描写诗仙李白的《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原来,大热的天里,李白也会光着身子躺在青翠的树林中,也会脱掉帽子,享受自然的凉风。这样的李白,可真是潇洒。这种避暑方式,不也是直接、接地气么?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收获了知识,知道了古代人的避暑方式,还让我改变了对古诗文的看法。原来,一首首看似简短的古诗背后,竟然有那么多历史、文化、人物和知识。每次翻开,就像穿越回了古代,真有趣!我真是太喜欢这本书了!

    10.《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 篇十

      近,我读完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一年级上册》这本书,它让我对古诗文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古诗文迁出一连串的知识点,把历史,文化,人物,知识串联起来。

      从一首《咏鹅》,挖掘出其作者骆宾王的故事,并延伸出“唐初四杰”,以及宋朝宰相寇准的《咏华山》,在由《咏华山》是寇准五步成诗,引出曹植的《七步诗》,后还牵出唐朝史青的五步诗等……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读古诗文,只是单纯的背诵,根本不理解诗文的含义,和一连串的知识点。

      读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一年级上册》这本书,我明白了学习古诗文并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赏析、理解、运用,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推荐阅读:
    《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读后感10篇
    有关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描写爱国主义观后感如何写(十篇)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范文10篇
    夏日如歌作文个人成长类(实用16篇)

    中学生
    Top